一、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温江区农村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同时诸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现,这不仅影响温江的农村面貌,而且而且制约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11年,温江区作为全省首批整县推进示范县之一,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程。整个工程由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进行规划设计,从实施方案规划编制、项目实施、验收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
二、当时存在的主要农村环境问题
(一)生活污水污染严重
当时,温江区主要面临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的问题,且有些地方虽然已经铺设市政污水干管,但未建设污水收集支管,使村民生活污水呈散排状态,对镇域内沟渠水域造成污染。
(二)生活垃圾处置问题众多
农村生活垃圾来源主要为居民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包装物、厨余物等。当时我区在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方面主要面临以下问题:1)收集转运设施的缺失。收集转运设施建设不够健全,垃圾桶、垃圾收集点配备数不够,分类设施不完善,且大部份垃圾收集后无法及时、有效率地转运处置。2)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村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是造成生活垃圾污染的原因之一,如:垃圾焚烧、倾倒入河,垃圾不入桶(箱),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差等。3)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各村存在保洁人员不足,清运设施、分类设备的缺失等问题,导致分类工作实施困难,而生活垃圾量大、类多使得系统清运效率低下。
(三)农村饮用水问题突出
温江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有两类,地表水型和地下水型。地表水主要取自金马河及岷江两大河流,地下水水源地主要为各镇街现有的取水井。水源地面临的主要问题:1)水源地保护区内存在大量与《饮用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相冲突的问题,保护难度极大;2)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不到位(如饮用水源地界标、警示牌、宣传牌的设置以及汲水井口的围护等不规范);3)生产生活废水随意排放,且多数地区缺少污水处理设施,时常危及饮用水源。
三、工程主要治理措施
从2012年开始,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对温江区农村环境进行全面整治。该工作至今共投资8940万元,主要用于解决我区农村污水无组织排放问题,建设我区农村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加大对我区饮用水源地的规范化管理力度等方面。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1)污水收集:温江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大力建设污水管网,将居民集居区域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网。
(2)推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解决区内散居或距离城镇污水管网距离较远的民户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全区共建设了多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已经交付使用的设备使用改良工艺,污水经处理后出水合格率平均为90%。
(3)整治农村沟渠:以前普遍存在污水向沟渠排放的情况。为此,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全面排查取缔农村沟渠中的排污口,并定时对河堤两侧进行生态整治,全面治理河道污染。
(二)垃圾处理
该项目共设置5350个垃圾桶和1313个果屑箱,提升了农村垃圾收集和分类能力。此外,通过建立全覆盖“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四级联动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采用公司化运作,实行“清扫保洁与垃圾清运”一体化的操作模式,由保洁人员将生活垃圾运至垃圾投放点(垃圾桶),再由保洁公司的垃圾车转运至双流九江垃圾焚烧发电厂,从而减少垃圾堆放时间提升转运能力。
(三)饮用水保护
该项目重点加强了饮用水源地规范化保护的力度。包括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要求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支持内容的要求规范化建设饮用水源地界标、警示牌、宣传牌的设置等。
四、项目成效
温江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至今,温江区在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饮用水保护等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工程每年可减少COD、NH3-N和TP减放量分别为2157.38吨、182.67吨和96.30吨,项目实施在水体环境保护方面带来的正面效益十分显著。此外,随着整治工作的实施,明确了生活污水排放责任主体,大大减少了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的情况。
此外,各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已达到全覆盖,通过领取、购置垃圾桶,设立垃圾分类,修建标准化垃圾池、购买专业化保洁服务和垃圾清运服务等形式,我区大部分村舍已全面落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除开部分瓜、果、菜皮用于生态沤肥以外,其他生活垃圾均得到妥善的处置,综合利用率达75%以上。
饮用水保护方面,截至目前,我区地表水及地下水型水源地均进行了保护工程规范化建设,提升了水源地水质的保护力度。随着项目实施对生活污水的治理,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上一篇: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下一篇: 永盛垃圾填埋场污染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