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春:生态文明建设要避免四个误区

时间:2019-05-09 点击次数:1675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避免陷入误区。

  误区一:生态好等于生态文明了。文明是社会进步状态,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人是生态文明的主体,人类社会文明决定环境状况。生态文明,不仅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精神文明对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世界银行的相关研究发现,世界上一些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很好,但由于物质十分贫乏,人们不得不“砍柴烧”,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贫困,形成“贫困—生态退化—贫困”的恶性循环。可见,环境好了,精神文明也要相应跟上。

  误区二:生态文明必然与经济发展对立。一些人只谈绿水青山,不谈金山银山。换言之,只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忽视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低消耗、高效益、高质量的发展。发展也不仅指经济发展,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GDP增长。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等,都是发展的内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个完整表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强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我们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一地的发展;也不能只讲环境保护,守着“绿水青山”放弃发展。生活富裕但生态退化不是生态文明,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也不是生态文明。要实事求是地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握好“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

  误区三:生态文明建设等同于环保工作。生态文明建设有广义和狭义理解。广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狭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国土空间优化、整治与可持续安全,资源节约、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与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保育、修复与可持续承载等方面。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是狭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无疑,在环境形势较为严峻的当下,环境保护应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但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仅仅看成是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提升。空间优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产业升级、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科技创新、生态文化、绿色消费、绿色财税、绿色金融等,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误区四:生态优先就是环保优先。资源、环境、生态是一体的,是从不同角度界定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界。资源侧重于利用的目的,如经济资源、战略资源等;环境侧重于生存的目的,如宜居环境、优美环境等;生态侧重于生物与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人是生物物种之一。生态优先,是生物优先、环境优先、还是生物与环境关系优先,存在多解性,认识上的模糊性必然会带来行动上的多样性。例如,一些地方以生态建设之名行开发破坏之实;一些地方花巨资在河流和湿地上建起“三面光”的人工水泥堤坝,破坏了动植物与水的联系;一些地方违背自然规律,用“大跃进”方式建设生态城市,大搞大树进城,指望“今天栽树、马上乘凉”;一些地方“一刀切”关停企业,不仅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更增加了就业压力和社会稳定的隐患。

  所有这些,都与生态文明建设原则和重点南辕北辙。因此,必须避免陷入上述误区。同时,也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懒政、庸政和不作为的挡箭牌。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 焦点关注 ! 五部委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下一篇: 思路 || 生态文明入宪大家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