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科技服务 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来源:四川环保 时间:2019-05-15 点击次数:1761


  5月9日,生态环境部在成都举办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生态环境科技成果推介活动。本次活动由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和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承办。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刘华、四川省副省长杨洪波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长江上游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青海省(市)管理部门、工业园区及企业等代表700余人参加了活动。据悉,生态环境部今年还将在长江中游和下游省份举办系列环境科技成果推广活动。

  刘华在致辞中指出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流域河湖密布、支流众多,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打好打胜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才能让一江清水浩荡奔流,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近年来,沿江11省市及有关部门扎实推进长江保护修复各项工作,在黑臭水体整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总体上,长江水环境呈现出逐年改善、持续好转的良好态势。但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破坏严重、环境风险隐患突出,长江保护修复任重道远。

  为改善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8年联合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标志着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正式打响。

  为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生态环境部印发了《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启动了“消除劣V类断面、排污口整治、绿盾、‘三磷’整治、清废、饮用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和工业园区整治”等八个专项行动,地方各省市已开展了细化工作方案的编制等基础工作,并建立了各级工作调度机制。

  刘华强调

  攻坚战已进入重点攻坚期,存在不少难啃的硬骨头,时间紧、任务重,要实现既定目标,必须做到精准施策,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恰恰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大家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为污染防治攻坚战送科技、解难题,使得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指导更加明确、监管更加精准、各项政策举措能够更有成效。

  杨洪波指出

  四川号称“千河之省”,全省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816条,地表水资源约占整个长江水系径流量的三分之一,肩负着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近年来,四川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将水污染防治和长江保护修复作为重点,进行全面部署和推动。同时,结合深入开展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以及实施城镇污水和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两个“三年推进方案”,到2019年底将完成总投资866.2亿元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1837个,推动一大批涉水环境问题得到解决。2018年,全省8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88.5%,劣V类水质断面减少至1个,10个出川断面全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水质改善幅度位于全国前列。

  在推动长江保护修复过程中,四川深刻感受到科技支撑的重要性,深刻感受到协同治理的重要性,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认真汲取应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最新科技成果,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扩大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特别是长江保护修复领域的开放合作,为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努力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全国生态安全作出四川贡献。

  结合长江上游地区管理部门、企业实际需求,本次推介活动生态环境部有针对性地精心筛选了工业行业、农业面源、城镇生活、黑臭水体治理、水体生态修复、地下水等污染控制以及水环境管理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并通过模型、实物装备、展板等进行直观展示。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约30家技术支持单位进行了现场宣介,并与地方管理部门、企业等进行了面对面的对接洽谈,取得了较好效果。

  据了解,紧密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部正全力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与流动平台,线上平台将汇聚环境科技领域最新的技术成果、权威专家与学者,具有开放式的科技需求收集与分析功能,能够根据治污需求智能匹配提出整体解决方案,可实现环境科技成果信息共享、交流与服务。线下环境科技成果推介流动平台,是为各地方、企业量身定制的,主要根据各地方、企业的治污科技需求,有针对性的遴选一批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进行宣传、展示与讲解,让科研人员、技术持有方与地方管理部门、企业等进行面对面的对接洽谈,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精准服务污染防治攻坚战。

  当天上午,刘华、杨洪波等领导和嘉宾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等的陪同下,巡视了本次生态环境科技成果展。

 

上一篇: 焦点关注 ! 五部委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下一篇: 思路 || 生态文明入宪大家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