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联合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和资阳等7市召开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合作第一次联席会议。据了解,此次会议是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2019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大气污染防治市长联席会议精神,实现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逐步落地落实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努力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而召开。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在会上就成都平原经济区联合预报预警工作细则进行了汇报讨论,明确对经济区空气质量中长期及重污染预报进行联合会商,建立经济区内各城市预报产品和信息共享机制,开展经济区内各城市间的技术交流、科研合作、人员培训的工作内容,由经济区内各城市相关职责部门轮流担任轮值主席,负责发起、组织会商并汇总信息,形成会商报告,上报会商结果,由成都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自建的空气质量数值模拟系统(CDAQS)担任联合预测预警的技术支持。
会上,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还对成都环保产业情况进行了介绍,把发展环保产业作为构建“5+5+1”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方面,制定实施发展环保产业“1113”计划,下一步将重点采取“五个一”措施,推动全市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即:
办好“一展”:推动成都成为中国环博会在西部地区的永久举办地;
建成“一馆”:规划建设一座专业性的环保科技馆,为环保新装备、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提供展示平台;
筹建“一院”:探索建立环保产业研究院,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
设立“一基金”:设立成都市环保产业发展基金,扶持环保企业发展;
健全“一机制”:以具有较好基础的金堂环保产业园为重点,构建“金堂县+环境集团+市生态环境局”会商合作机制,从产业功能区规划、基础设施配套、产业扶持政策、招商投资促进等方面协同发力。
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合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召集人、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表示:
“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兄弟城市地域相邻、山水相连,区域认同高、经济联系紧密,具有很好的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基础和条件,承载着带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集聚转化高端优势资源、探索城市集群发展新路、引领“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提升区域发展能级的重要使命。成都将坚定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做强“主干”的要求,履行好“主干”责任,体现好“主干”担当,与各兄弟城市一道做好大气、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真正做到联防联控联治,共同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
据了解,此次联席会上成都平原经济区八市对以下五点达成一致:
一建立一体化环境信息平台
要强化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一体化信息平台,推动污染源清单、执法司法、监测、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信息共享、互通,成都将竭尽所能、毫无保留帮助兄弟城市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
二联合开展政策研究和科研攻关
要统筹各地环境保护科研力量,依托成都“国家队”科研平台,联合知名高校院所,加强大气重污染成因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对臭氧、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新的污染物治理开展专项研究,加大总磷等特征污染物污染防治科技攻关力度,加快成果转化与应用。
三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深化“五个一”措施方面的务实合作,按照“名展、名馆、名企、名业”思路,群策群力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办成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展会,进一步推动构建“投资促进+产业+园区+会展”融合发展平台,推动各地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四联合防治大气污染
要针对工业、燃煤、扬尘、机动车“四大污染源”,统筹推进实施压减燃煤“禁控改”、控车减油“退改限”,治污减排“治停退”,清洁降尘“人技防”;加大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全面实施规划、审批、标准、监测、执法、信息公开“六统一”;重点突破,聚焦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协同开展夏季臭氧污染、冬季雾霾天气等专项治理攻坚行动。同时,要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学习借鉴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的先进经验,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协同发展的协议框架下,制定大气和水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工作计划和相关约束办法,完善定期会商总结、轮值管理和紧急召集机制;完善应急体系,针对重污染天气应对、水环境突发事件处置等,联合制定精细化、差异化应急措施,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清单动态更新机制,协同开展各类应急防控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质量;完善评估机制,针对区域大气污染现状及演变开展驻点跟踪,发布动态及阶段性评估成果,共商适合成都平原经济区的考核激励办法。
五协同防治水污染
要跨界协作,在岷江、沱江流域和湖库自然保护地深入实施“清废”“绿盾”等专项行动,通过外源截污、内源清淤、生态补水、系统修复、生态补偿等措施,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合力治污。综合施策,共同加强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水”共治,强化对饮用水水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排污口排查整治等项目的支持,对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及运行费用予以保障。源头防范,按流域水质目标、区域功能划分、容量总量核定等严格控制环境准入,共同严控淘汰类、限制类项目审批,分年度、分批次依法调迁落后产能。
会上,成都平原经济区八市生态环境局领导还重点围绕构建成都平原经济区联合预报预警工作机制和非道路移动源管理一体化平台、岷沱江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岷沱江流域水污染项目资金共同申报机制、生态环境保护联合协同执法机制等主题进行了研究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成都市通过微型站、超级站等技术手段,对环境空气质量开展了预警预报、科学研判,探索出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工作机制,这些经验都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所以搭建平原经济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一体化信息平台十分有必要,并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在建立区域非道路移动源管理平台时,有效地进行实现资源共享、数据通过各地的数据互相共认;
2.建议加大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建立起一支联防联控专业人才队伍;
3.建议积极构建区域生态环境执法有利的环境,构建分工明确的协作机制;
4.建议将各区域联合协同执法指标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内容,通过加强日常交流与合作,区域内逐步统一环境执法尺度;
5.建议中长期会商的时间要相对固定,在初期尽可能多地开展现场会商,后期也可通过网络会商等形式;
6.建议将嘉陵江、涪江等流域纳入联防共治的构成机制中,共同支持水污染防治的一体化;
7.建议进一步强化信息与资源共享,各兄弟市州将好的做法和成熟的经验及时共享,共同提升管理的效能,共同推进区域实现联防联控联治,持续有效改善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
同时会议认为,在之后工作开展中,应做到以下三点:
“固化”工作机制
将联席会这项制度固化下来,将研讨内容形成工作纪要,向省厅和本地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支持。
“细化”工作措施
就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分管领导、业务处(科)室要深入讨论研究,细化制定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真正把一体化协议落实到位。
“深化”合作内容
在规划、环评、标准、奖惩等关键环节,要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工作机制,制度化、常态化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工作纵深推动。
据了解,按照《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要求,今后每季度将分别由各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召集召开“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联席会”,第二次联席会议将由眉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召开。
来源:成都生态环境
上一篇: 焦点关注 ! 五部委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下一篇: 思路 || 生态文明入宪大家谈(中)